全球最大花卉生產與出口國指南

國際花卉貿易是一門結合藝術、農業與物流的產業。每一束擺在花店櫥窗中的花束,背後都隱藏著龐大的網絡——包含種植者、拍賣行、貨運公司與零售商。這個產業高度季節性,但同時全球化——紐約情人節的玫瑰,可能在幾天前才從哥倫比亞採收;巴黎婚禮上的花束,或許是在赤道陽光下的肯亞採摘。

本指南將深入探討世界頂尖花卉生產與出口國的優勢、種植系統、主要市場與挑戰。

1. 荷蘭——全球花卉貿易的心臟

  • 全球市場佔有率: 約 47% 的全球切花出口額。

  • 出口額(2023): 約 49 億美元。

  • 主要花卉: 鬱金香、玫瑰、菊花、百合、扶郎花、蘭花。

荷蘭不僅僅是一個花卉生產國,更是全球花卉貿易的物流與商業樞紐。該國的成功源於數百年的園藝傳統,結合現代化的溫室技術、先進的育種計畫,以及舉世聞名的花卉拍賣市場(如阿斯米爾花卉拍賣)。

值得注意的是,荷蘭出口的花卉數量遠超其本國種植量——它是一個再出口大國,大量進口來自肯亞、衣索比亞、厄瓜多、以色列的花卉,再轉運至歐洲各地與全球。這得益於荷蘭無與倫比的冷鏈物流系統與鄰近歐洲主要市場的地理優勢。

荷蘭的拍賣系統,如今已高度數位化,每日設定全球花卉價格基準。該國在新品種開發上也領先全球,僅鬱金香產業在過去數十年就推出了數百種新品。荷蘭亦在溫室能源效率與用水循環技術上保持世界領先。

2. 哥倫比亞——美洲市場的玫瑰供應者

  • 全球市場佔有率: 約 20%。

  • 出口額(2023): 約 20.8 億美元。

  • 主要花卉: 玫瑰、康乃馨、六出花、菊花。

哥倫比亞的花卉產業始於 1960 年代末,當時美國進口商尋求全年穩定的花卉供應。波哥大與麥德林附近的高原地區擁有理想的種植條件——穩定日照、溫和氣溫、肥沃土壤。

該產業高度依賴出口,約 80% 的產量運往美國。情人節與母親節是最大高峰期;此期間,每天都有包機滿載上百萬支花卉直飛美國。

哥倫比亞在採後處理上投資甚多——花卉在採收後數小時內就完成切割、補水、降溫與包裝,以確保新鮮度。大型花卉農場通常雇用數千名員工,其中多數為女性,花卉業已成為重要的農村就業來源。

挑戰包括匯率波動、運費上漲,以及在環保意識提升的市場中,必須加強永續生產認證。許多農場現已獲得國際環境與勞工標準認證。

3. 厄瓜多——高海拔孕育的極品玫瑰

  • 全球市場佔有率: 約 9–10%。

  • 出口額(2023): 約 9.87 億美元。

  • 主要花卉: 玫瑰(特別是長梗高級品種)、滿天星。

厄瓜多的優勢在於地理高度。許多玫瑰農場位於海拔 2,500 至 3,000 公尺的高原地區,涼爽氣溫與強烈日照相結合,培育出花型碩大、色澤鮮豔且瓶插壽命長的玫瑰。

這些特質讓厄瓜多玫瑰成為婚禮與高端花藝的首選。主要市場包括美國、俄羅斯、歐洲與中東。

雖然玫瑰是主力產品,厄瓜多也出口如滿天星等配花。許多農場已採用永續做法,包括雨水回收與生物防治。然而,該國對空運的依賴(主要經由基多機場)使其易受燃油價格與物流瓶頸影響。

4. 肯亞——非洲的花卉巨人

  • 全球市場佔有率: 6–7%。

  • 出口額(2023): 約 6.63–6.67 億美元。

  • 主要花卉: 玫瑰、康乃馨、六出花、聖誕果。

肯亞的花卉農場集中在奈瓦沙湖與大裂谷地區,得益於赤道氣候與高海拔條件,全年均可生產。許多農場位於內羅畢國際機場附近,可快速運輸至歐洲市場。

肯亞為英國超市與荷蘭拍賣市場提供了大量花卉,其玫瑰以價格實惠、全年供應聞名。

該產業直接與間接僱用了數十萬人,但也因水資源使用問題而受到批評,促使許多農場採取嚴格的用水管理與社區支持計畫。肯亞正積極塑造永續花卉出口形象,越來越多農場獲得國際環保認證。

5. 衣索比亞——高原上的新興力量

  • 全球市場佔有率: 約 2–3%。

  • 出口額(2023): 約 2.31 億美元。

  • 主要花卉: 玫瑰、康乃馨、聖誕果、百合。

衣索比亞進入國際花卉市場的時間較晚,但在政府激勵、外資投入與中央高原優越氣候的支持下,快速成長。

亞的斯亞貝巴周邊的花卉區氣溫涼爽、日照充足。大部分產品出口至荷蘭,再轉運到歐洲各地。

政府為該產業提供稅收優惠與基礎設施投資。然而,政治不穩定、運輸成本上升與採後處理技術不足仍是主要挑戰。

新興與專業型花卉出口國

  • 墨西哥: 以萬壽菊、玫瑰、扶郎花聞名,主要產地為維拉格雷羅,出口至美國為主。

  • 台灣: 專注於蝴蝶蘭,尤其是大白花型,佔其花卉出口大宗。

  • 泰國: 熱帶蘭花的全球領導者。

  • 以色列: 在育種與節水技術領先,出口蠟花、桔梗等。

  • 印度: 出口萬壽菊、玫瑰、晚香玉,正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 中國: 國內消費龐大,出口菊花、牡丹等。

產業關鍵趨勢

  1. 季節高峰: 情人節、母親節、國際婦女節(特別在俄羅斯)推動全球需求暴增。

  2. 物流優勢: 迅速的空運與冷鏈儲運是競爭關鍵;延誤會造成嚴重損失。

  3. 永續化: 環保認證與減少農藥使用已成為市場准入門檻。

  4. 氣候變遷: 不穩定氣候正影響產量與生產計畫。

  5. 供應多元化: 更多國家進入市場,提升競爭力與供應鏈韌性。

未來展望

全球花卉貿易預計將持續成長,動力來自都市化、收入提升與電商花店的發展。永續性將成為決定性因素,歐美與亞洲消費者越來越關注花卉的生產與運輸透明度。

自動化溫室、無人機監測,以及針對瓶插壽命與抗病性的基因育種,正塑造產業未來。同時,地緣政治變動與燃油成本將持續考驗物流效率。

Previous
Previous

Ultimate Guide to Orchid Varieties for Chinese New Year

Next
Next

Global Guide to the Biggest Flower Growers and Expor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