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燈節花卉完全指南:光明與虔誠的花朵
穿越花瓣、芬芳與神聖傳統的旅程,這些元素將光明節轉化為感官的盛宴
當排燈節的黃昏降臨,印度和世界各地的數百萬家庭將家園轉變為閃耀的光明聖殿。油燈在窗邊搖曳,彩色圖案(蘭戈利)在門檻上螺旋展開,呈現萬花筒般的壯麗,而到處——絕對是到處——鮮花以燦爛的盛況傾瀉而下。這些不僅僅是裝飾品。它們是供品、邀請函,是可見的祈禱。在花瓣和香氛的語言中,家庭與神聖對話,將繁榮迎進家門,慶祝光明永恆戰勝黑暗。
對於那些不熟悉這個最光明的印度教節日的人來說,排燈節可能看起來像是燈光與色彩的視覺盛宴。但走近一步,深深呼吸,你會發現花卉是這個節日的跳動心臟——每一朵花都承載著數個世紀的意義,每一串花環都編織著意圖,每一片花瓣都帶著虔誠而放置。
花瓣的神聖語言
早在第一盞油燈被點燃之前,在第一枚煙火照亮秋日天空之前,排燈節的準備工作就已經在印度各地的花市開始了。在黎明前的時刻,攤販們堆起萬壽菊山,它們像捕獲的陽光般發光,玫瑰堆成的金字塔讓整個街區都充滿香氣,精緻的茉莉花蕾被串成芬芳的繩索,將裝飾從寺廟神像到年輕女性的髮絲。
這種花卉與崇拜之間的古老關係在印度教傳統中根深蒂固。梵文中的花(pushpa)一詞出現在一些最古老的吠陀經文中,總是在供奉和虔誠的背景下出現。在印度教哲學中,花朵代表塵世存在的無常——美麗、充滿活力,但最終是短暫的——使它們成為獻給永恆神聖的完美供品。它們的美是短暫的,而正是在這種短暫中蘊含著它們的靈性力量。
特別是在排燈節期間,花卉具有額外的意義。節日的中心敘事慶祝羅摩神在十四年流放後返回阿約提亞,這次回歸如此喜悅,以至於市民用油燈照亮了整座城市。財富、繁榮和好運的化身拉克什米女神在排燈節期間也受到尊崇,印度教傳統認為她特別被美麗、清潔和新鮮花朵的醉人芬芳所吸引。要邀請拉克什米進入你的家,就是要創造一個配得上女神的環境——還有什麼比將你的生活空間變成塵世樂園更好的方式呢?
排燈節花卉的顏色也不是隨意的。萬壽菊的橙色和黃色代表淨化的火焰和驅散黑暗的太陽。紅玫瑰象徵著女性神聖能量(shakti),它流動於所有創造之中。白色的茉莉花和蓮花體現純潔和靈性覺醒。這些花朵共同創造的不僅是視覺美感,還有一個完整的象徵性景觀,一座連接物質世界和靈性世界的橋樑。
壯麗的萬壽菊:排燈節的皇冠寶石
如果排燈節有一種標誌性花朵,那無疑是萬壽菊。在節日期間走過任何印度社區,你會看到這些歡快的花朵無處不在——在門口串成粗壯的花環,散落在蘭戈利圖案中,堆在祭壇上,插在穿著節日盛裝的孩子們耳後。
但謙遜的萬壽菊,印地語中稱為「genda」,遠非平凡。原產於美洲,由16世紀的葡萄牙商人帶到印度,萬壽菊如此完全地適應了印度的土壤和印度的靈性,以至於它們已與印度教崇拜密不可分。在許多方面,它們的旅程反映了印度教本身包容、適應的本質——能夠擁抱外來事物並將其融入真正神聖的東西。
排燈節期間使用的品種範圍從小巧的球形花朵「moti genda」(珍珠萬壽菊)到拳頭大小的巨大蓬鬆花朵。顏色橫跨日落光譜:深燒橙色、明亮的橘色、陽光般的黃色,偶爾還有深紅色,近乎酒紅色。專業的花環製作者——是的,這是一種代代相傳的熟練職業——僅憑視覺和氣味就能識別數十種萬壽菊品種。
萬壽菊的香氣獨特而強烈,幾乎是辛辣的,有些人形容為泥土味,有些人則認為是柑橘味。這種強效的氣味被認為能吸引神靈,同時驅趕負面能量——這種雙重目的使萬壽菊在創造神聖空間方面不可或缺。在阿育吠陀傳統中,萬壽菊的氣味被認為能平衡心靈並提升精神,非常適合排燈節的慶祝氛圍。
製作傳統萬壽菊裝飾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形式。最具標誌性的是「toran」——那些裝飾門窗的壯麗花環。一個製作精良的toran可能包含數百朵個別的花朵,每一朵都經過精心挑選大小和顏色,用棉線和大針串成,圖案交替顏色並創造視覺節奏。一些家庭自己製作toran,在排燈節前的下午聚集在一起,周圍堆滿鮮花、線軸和多代人一起工作。其他人則從街頭攤販或寺廟市場購買,那裡的婦女盤腿坐在花山周圍,雙手以催眠般的節奏移動,串起一朵又一朵花。
但萬壽菊不僅用於花環。富有創意的裝飾者為家庭祭壇創造精美的背景,將花朵編織成複雜的幾何圖案。它們被製成花簾,將門口變成純色的入口。它們被層層疊疊成立式裝飾,像植物哨兵一樣矗立在入口兩側。在或許最短暫而美麗的用途中,萬壽菊花瓣從花朵上分離,用來創造複雜的蘭戈利設計——那些在門檻上繪製的精緻圖案,以歡迎賓客和神靈。
蓮花:拉克什米的寶座
雖然萬壽菊可能無處不在,但蓮花在排燈節的靈性景觀中佔有獨特的地位。這是拉克什米女神的花朵——她幾乎總是被描繪為坐在或站在完全盛開的蓮花上,手中拿著蓮花花蕾,衣服上裝飾著蓮花圖案。在排燈節祭祀期間獻上蓮花,就是將拉克什米自己的寶座,她自己的象徵反映給她。
蓮花的象徵意義深刻而多層次。這種非凡的花朵生長在泥濘、渾濁的水中——有時在沼澤或停滯的池塘中——卻出淤泥而不染,花瓣排水保持潔淨,不被下面的污泥沾染。在印度教和佛教哲學中,蓮花代表靈魂的旅程:根植於物質世界(泥土),通過經驗之水成長,最終在覺悟之氣中綻放,儘管生活在物質世界中卻不被其缺陷所沾染。
在排燈節期間,新鮮的蓮花是珍貴的供品,儘管它們的可得性取決於地區和季節。在新鮮蓮花稀缺的地區,家庭使用蓮花形狀的油燈、蘭戈利中的蓮花圖案,或乾燥的蓮蓬和蓮子。但當你能獲得新鮮的蓮花時——啊,那是非常特別的。粉紅色的品種,梵文中稱為「padma」,與拉克什米最為相關。這些花朵隨太陽開放,夜晚閉合,使它們成為覺醒和啟蒙的強大象徵。
最美麗的排燈節傳統之一涉及在寬而淺的碗中漂浮蓮花,碗中裝滿水,周圍環繞著小型漂浮油燈。當燈火在水面上閃爍跳舞時,蓮花似乎從內部發光,創造出值得冥想的展示,體現了節日的本質:美麗、光明和神聖的交融。這些裝飾通常放置在入口或庭院中,讓到來的賓客能看到,為晚上的慶祝活動定下基調。
蓮花在排燈節裝飾中也通過其葉子出現,這些葉子被用作供奉食物(prasad)的天然餐盤。在節日期間從蓮葉或香蕉葉上進食的做法不僅是傳統——它被認為在靈性上是有益的,讓食用者更緊密地與自然聯繫,並且不產生不會自然分解的廢物。
玫瑰:浪漫遇見崇敬
玫瑰在排燈節慶祝活動中佔據著迷人的中間地帶——既傳統又多功能,既神聖又喜慶。雖然不是印度本土的(我們今天所知的玫瑰主要是通過歐洲和中東栽培發展而來的),但玫瑰在印度種植了數千年,並在古印度文學、藝術和靈性實踐中佔有重要地位。
在排燈節期間,紅玫瑰特別重要。它們的深紅色調代表女性神聖力量(shakti),信徒們希望通過尊崇拉克什米來召喚這種力量。玫瑰花環,稱為「rose mala」,被供奉給神靈,在祭祀期間由家庭成員佩戴,並用來尊崇長輩和賓客。花環儀式——將花環掛在某人脖子上——是印度文化中表示尊重和榮譽的傳統標誌,在排燈節期間,這些花環從萬壽菊的黃金標準轉向包括更優雅和芬芳的玫瑰。
但玫瑰還以其他方式服務排燈節。玫瑰水,或「gulab jal」,在節日開始前灑在家中以淨化和薰香空間。它被用於烹飪傳統排燈節甜點,如gulab jamun和玫瑰味的巴菲糖。幾滴被加入祭祀儀式中使用的儀式水中。這種多用途使玫瑰成為最實用的排燈節花卉之一——美麗可觀,香氣宜人,並且以純裝飾性花卉無法比擬的方式實用。
玫瑰的香氣當然是傳奇的。與萬壽菊的濃烈獨特氣味或茉莉的濃郁甜美不同,玫瑰提供平衡、浪漫的香氣,大多數人都會立即感到愉悅。在芳香療法和阿育吠陀實踐中,玫瑰香氣與打開心輪、促進愛、同情和情感療癒相關——這些都是一個將家庭聚集在一起並慶祝豐盛和感恩的節日的恰當情感。
現代排燈節慶祝活動進一步擴展了玫瑰的角色。雖然傳統裝飾主要堅持萬壽菊和特定的神聖花卉,但當代印度家庭經常在客廳和餐廳中展示精緻的玫瑰裝飾,為傳統元素增添一絲優雅。婚禮風格的玫瑰串被懸掛在樓梯扶手上。玫瑰花瓣散落在桌面上,漂浮在裝飾碗中。室內設計師甚至開始創造玫瑰花瓣吊燈——倒置的裝飾以色彩和香氣的簾幕向下傾瀉,儘管這些需要相當的技巧來構建和維護。
茉莉:虔誠的芬芳
在南印度的任何寺廟閉上眼睛,在你看到任何東西之前,你會聞到茉莉花的香氣。這種白色星形花朵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甜美香氣,被編織進印度教崇拜的靈性結構中,特別是在溫迪亞山脈以南的地區。在排燈節期間,茉莉花——印地語中稱為「chameli」,在各種南印度語言中稱為「mogra」或「mallika」——從日常供品轉變為節日的核心。
茉莉花的特別之處不僅在於它的美麗,還在於它驚人的香氣。一串茉莉花可以讓整個房間充滿香氣,而這種氣味如此強烈和獨特,以至於它在許多人心中已成為印度靈性的代名詞。在香水學中,茉莉花被歸類為「麻醉性」香氣——不是因為它真的會讓人昏昏欲睡,而是因為它如此醉人和壓倒性,以至於可以誘發一種近乎恍惚的幸福狀態。對於排燈節祭祀,當目標是創造一個超越的氛圍以促進與神聖的連接時,茉莉花是理想的選擇。
這些花通常用於長串或花環中,稱為「茉莉花環」。特別是在南印度,你會看到女性將這些花環盤繞在她們的頭髮中——身體的溫暖使花朵在夜晚進行時釋放更多香氣,創造出移動的香氣雲。在排燈節期間,孩子們經常收到小型茉莉花手環或腳環,主要的祭壇將用多條茉莉花串裝飾,創造出白色花朵的層次,在萬壽菊的橙色和黃色映襯下格外醒目。
製作茉莉花環需要非凡的技巧和耐心。花朵小巧、精緻且容易碰傷,必須穿過它們的莖而不壓碎花朵。專業的花環製作者以令人印象深刻的速度工作,他們的手指在過程中舞蹈——選擇花朵、對齊、穿刺、穿線、重複。一條長茉莉花環可能包含200-300朵個別的花朵,每一朵都以熟練的精確度添加。
用於排燈節的茉莉花有幾個品種。「mogra」(阿拉伯茉莉)可能是最珍貴的——比普通茉莉花更大,香氣濃郁,純白色。「chameli」(大花茉莉)稍小但同樣芬芳。在一些地區,夜間開花的茉莉花稱為「parijat」或「harsingar」在其夜間開花後的清晨採集,其橙色的莖和白色的花瓣製成引人注目的花環。
有趣的是,茉莉花與排燈節的聯繫延伸到節日本身之外。在許多家庭,特別是在南印度,每天向家中神靈獻花的做法在排燈節期間達到高潮,茉莉花扮演著主角。節日周期間每天早上供奉的新鮮花環每天更換,用過的花朵以尊重的方式處理——要麼漂浮在流動的水中,要麼堆肥,絕不簡單地作為廢物丟棄。
木槿:女神之花
鮮紅色的木槿花——印地語中稱為「gudhal」,梵文中稱為「japa」——在印度教崇拜中佔有特殊地位,這在排燈節期間變得特別明顯。雖然可能不如萬壽菊群眾那麼顯眼,但木槿花是特定神靈的必需供品,特別是卡利女神和象頭神甘尼許,他是障礙的移除者,在任何印度教儀式中總是首先受到尊崇。
木槿的五片花瓣被認為代表五種元素——土、水、火、氣和以太——使每一朵花成為創造本身的縮影。鮮紅色品種最受崇拜珍視,其鮮豔的顏色象徵著生命力和虔誠的激情。與串成花環的花朵不同,木槿通常作為單朵花供奉,直接放在神像或圖片的腳下,或圍繞儀式物品排列成圓形圖案。
在排燈節祭祀期間,信徒們經常創造小型供品,稱為「pushpanjali」——雙手捧起的花朵,在念誦咒語時灑在神靈上。木槿在這些供品中佔重要地位,在一些傳統中,供奉的木槿花數量必須是特定的吉祥數字——五朵、十一朵或一百零八朵(印度教中的神聖數字)。
從植物學角度來看,木槿特別有趣的是它的短暫性質。每朵花只綻放一天,早晨開放,傍晚凋謝。這種短暫的品質使它成為生命無常的更強有力象徵——花朵的美正是因為它是暫時的而變得珍貴。這種哲學聯繫與排燈節的更新主題和時間的循環本質深深共鳴。
除了崇拜之外,木槿還為排燈節裝飾增添了戲劇性的視覺衝擊。大型花朵——一些品種直徑達到四到五英寸——在花卉裝飾中做出大膽的聲明。紅色木槿與白色茉莉花和橙色萬壽菊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一些裝飾者甚至使用這些花朵創造臨時藝術裝置,將它們固定在泡沫板上形成圖案,或讓它們與油燈一起漂浮在裝飾性水景中。
菊花和金盞花:配角
並非每一種排燈節花卉都承載著數個世紀的神聖象徵意義。例如,菊花是印度花卉相對較新的成員,但它們通過純粹的視覺衝擊和實用性在現代排燈節慶祝活動中贏得了自己的位置。這些是持久的花朵。當萬壽菊和茉莉花在幾小時內開始凋謝時,高品質的菊花在適當的護理下可以保持新鮮一週或更長時間,使它們成為需要在整個五天節日期間存活的裝飾的理想選擇。
菊花有著驚人的各種顏色和形式——從緊湊的鈕扣狀球形到大型蓬鬆的花朵稱為「足球媽媽」,從純白色到深酒紅色,陽光般的黃色到鮮豔的紫色。這種多功能性使它們在蘭戈利和花卉裝飾中創造複雜的色彩方案時非常有價值。它們增加體積而不會壓倒其他花朵,而且它們相對中性的象徵意義(它們與任何特定神靈都沒有強烈聯繫)意味著它們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而不會引起神學上的擔憂。
金盞花,有時被稱為「鍋萬壽菊」,儘管不是真正的萬壽菊,但佔據著類似的位置。這些歡快的橙色和黃色花朵與傳統萬壽菊完美互補,同時在色調和質地上提供微妙的變化。它們的花瓣更柔軟,幾乎呈羽毛狀,與萬壽菊的清脆花瓣相比,這種質地差異為花環和裝飾增添了視覺趣味。
菊花和金盞花還因為它們比一些傳統花卉更便宜和更容易獲得而在排燈節慶祝活動中找到了角色。在萬壽菊不在當地種植或在節日季節價格昂貴的地區,菊花和金盞花提供了經濟實惠的替代品,仍然創造了排燈節所需的色彩豐富性。這種花卉裝飾的民主化意味著即使是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也可以充分參與節日的花卉傳統。
花卉蘭戈利的藝術
也許沒有任何排燈節傳統像蘭戈利那樣戲劇性地展示花卉——那些在家門口創造的複雜多彩的圖案,以歡迎拉克什米並尊崇賓客。雖然許多蘭戈利是用彩色粉末、米粉或彩色沙子繪製的,但花卉蘭戈利代表了這種藝術形式最奢華的表達。
創造花卉蘭戈利是冥想和藝術的結合。它始於設計——傳統上,圖案基於幾何形狀、宗教象徵如蓮花或唵,或燈和油燈的風格化表現。設計通常首先輕輕勾勒出來,經驗豐富的藝術家徒手繪製,或者對自己能力不太自信的人使用模板。
然後是花卉工作本身。萬壽菊花瓣,小心地從莖上分離,形成主要的調色板。一朵萬壽菊花,完全分離後,可能產生20-30片花瓣,色調從深橙色到淡黃色不等。玫瑰花瓣增添紅色和粉紅色。白色花瓣來自茉莉、玫瑰或菊花。一些藝術家加入綠葉、來自其他花朵的紫色花瓣,甚至是非傳統元素如彩色米或扁豆,以達到特定的顏色。
實際的構造需要耐心和穩定的手。藝術家逐段工作,用密集的花瓣層填充輪廓區域,定向創造統一的色彩領域或精心排列以在圖案中創造圖案。最好的蘭戈利達到了地毯般的密度,個別花瓣幾乎無法辨認,創造出似乎是繪製而非從天然材料組裝的光滑色彩平面。
但花卉蘭戈利本質上是暫時的藝術。花瓣會在一兩天內枯萎、乾燥和捲曲。雨水可以沖走它們。風可以吹散精心排列的圖案。然而,這種無常是藝術靈性意義的一部分——它體現了印度教的「anicca」或無常概念,提醒我們所有美和所有物質事物都是短暫的。藝術家數小時的工作、由此產生的美和不可避免的衰敗都成為存在本身的隱喻。
在排燈節期間,花卉蘭戈利不僅出現在家門口,還出現在寺廟庭院、社區中心和公共空間。舉辦比賽,藝術家創造越來越精緻的設計,有些覆蓋面積達到一百平方英尺或更多。這些宏大的蘭戈利可能使用數千片個別花瓣,結合三維元素,或創造描繪宗教故事或現代主題的場景。觀眾聚集拍照和欣賞它們,知道在一兩天內,它們只會存在於記憶和圖像中。